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僅在2019年,全球就有約179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隨著老年人口的增長,以及肥胖、高膽固醇、高血壓和久坐生活方式等風險因素的增加,預計患該病的患者數量將大幅攀升。
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手術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但這些方法無法徹底修復心臟損傷。近年來,干細胞治療因其修復和再生心臟組織的潛力,成為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近期發(fā)表在《加拿大生理學和藥理學雜志》上的一篇全面綜述詳細概述了不同類型干細胞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潛力,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干細胞的類型及其來源
干細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能力的未分化細胞。根據其分化能力,干細胞可以分為三類:全能干細胞、多能干細胞和多潛能干細胞。1.全能干細胞:這種干細胞能夠生成包括胚胎和胎外組織在內的所有細胞類型。2.多能干細胞:多能干細胞,如胚胎干細胞(ESCs),可以分化為三胚層(內胚層、中胚層、外胚層)的所有細胞類型,但不能形成胎外組織。3.多潛能干細胞:這種干細胞,如間充質干細胞(MSCs),具有有限的分化潛力,只能生成特定類型的細胞。胚胎干細胞來自于早期胚胎(胚泡期)的內細胞團,具有無限增殖和分化成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研究表明,ESCs能夠在特定培養(yǎng)條件下分化成心肌細胞(CMs),這是心臟再生治療的重要基礎。雖然ESCs具有巨大的治療潛力,但其應用仍面臨倫理問題和免疫排斥反應的挑戰(zhàn)。誘導多能干細胞通過對成體體細胞(如皮膚或血液細胞)進行基因重編程獲得,具有與ESCs類似的分化能力。iPSCs克服了ESCs的倫理爭議,并且由于可以使用患者自身細胞生成,免疫排斥反應的問題也得到緩解。iPSCs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前景廣闊,但其安全性和效率仍需進一步研究。MSCs可以從多種組織中分離獲得,如骨髓、脂肪組織和臍帶等。MSCs不僅具有多向分化潛能,還具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能夠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組織修復。臨床研究已證明,MSCs在治療缺血性心臟病中具有積極效果,能夠改善心臟功能和減少心肌損傷。盡管干細胞治療在心血管疾病領域展示出巨大潛力,但仍面臨多重挑戰(zhàn)。研究人員正在不斷改進干細胞的培養(yǎng)和分化技術,以提高其治療效率和安全性。此外,如何避免免疫排斥反應和腫瘤形成也是干細胞臨床應用中的重要課題。總之,干細胞治療為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通過不斷研究和創(chuàng)新,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干細胞治療將成為心血管疾病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為無數患者帶來新的生命希望。信息來源:Jaideep Kaur Gill、Sargun Kaur Rehsia、Elika Verma、Niketa Sareen和Sanjiv Dhingra。2024 . 干細胞療法促進心臟再生: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加拿大生理學和藥理學雜志。102 (3): 161-179。https ://doi.org/10.1139/cjpp-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