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輸17 個療程的NK細胞,肝癌胸腔積液和腹水消失,生存期延長4年
2024-07-03 點擊量:1133
肝細胞癌 (HCC) 是全球常見的癌癥。在中國,HCC 在惡性腫瘤中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排在第四位和第三位。此外,HCC是男性和女性中第三位和第六位最常見的癌癥,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位和第四位主要原因。大多數HCC 患者在診斷時已處于中期或晚期;晚期彌漫性 HCC 是晚期,預后極差,平均生存期不到 3 個月。 目前,HCC 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肝切除術或肝移植)、放射治療、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 (TACE) 和靶向治療(如索拉非尼)。過繼細胞療法 (ACT) 是一種在臨床應用中治療 HCC 很有前途的方法。由于先天細胞是免疫防線的第一道防線,自然殺傷 (NK) 細胞可以在未事先致敏的情況下裂解靶細胞或腫瘤細胞。在人體來源的NK細胞總是定義為CD3?CD16+CD56+。 NK 細胞功能由細胞上殺傷激活受體 (KAR) 和殺傷抑制受體 (KIR) 的平衡介導。在正常情況下,KAR 可以結合正常細胞上表達的配體,例如主要組織相容性 I 類 (MHC I),從而阻止 NK 細胞活化。當細胞被感染或轉化為腫瘤細胞時,KIR表達降低或缺失,NK細胞可直接識別并清除靶細胞。 NK 細胞雖然對腫瘤細胞有很強的細胞毒作用,但它們僅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 (PBMC) 的 10~15%。為了增加 NK 細胞數量并增強其細胞毒性,人們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在良好生產規(guī)范 (GMP) 條件下從 PBMC 中大規(guī)模體外擴增 NK 細胞。臨床試驗評估了ACT 與 NK 細胞對黑色素瘤、淋巴瘤、卵巢癌和乳腺癌等實體腫瘤的影響。 深圳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深圳市羅湖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報告了一例 59 歲男性晚期彌漫性肝細胞癌的病例。他連續(xù)接受了17個療程的 NK 細胞輸注,沒有接受任何其他治療。研究者根據臨床數據評估了治療結束時的療效。 患者為59歲男性,2016年6月被診斷為晚期彌漫性肝細胞癌,T3N1M1(即根據腫瘤-淋巴結-轉移 (TNM) 分期系統(tǒng)為IV期)。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病史,但沒有結核病、肝炎、血吸蟲病、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和腎臟病等疾病病史,也沒有重大創(chuàng)傷、食物和藥物過敏或輸血反應。2016年7月在全身麻醉下行TACE治療(實用藥物:奧沙利鉑50 mg;吡柔比星30 mg;碘化油30 mL);2016年10月、11月、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穿刺手術及藥物注射(實用藥物:恩度18 mL;順鉑75 mg;洛鉑50 mg);2017年3月行腹腔灌注治療(實用藥物:恩度6mL);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共完成17個療程的NK細胞治療,每個療程每月給藥一次,連續(xù)2天輸注。 療效評估 NK細胞輸注的輸注細胞數量以及細胞純度和細胞活力 治療后身體指標 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提示免疫功能提高或降低,通過17個療程的治療,T抑制細胞/T細胞毒性淋巴細胞(CD8+T細胞)數量明顯提高,T輔助細胞(CD4+T細胞)數量基本維持不變,NK細胞(CD3-CD56+細胞)數量增加,B淋巴細胞(CD3-CD19+細胞)數量無變化。 17 個療程 NK 細胞治療前后免疫細胞計數檢測 治療過程中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治療后CD8+T細胞和NK細胞計數增加。CD4+T細胞和B細胞計數有變化,但不明顯。 患者肝功能未明顯惡化,治療后ALT、AST緩慢升高,TBil、ALB維持在參考范圍內,同時NK細胞輸注過程中除AFP外,其他腫瘤標志物均有改善。 17 個療程 NK 細胞治療前后肝功能檢查 17 個療程 NK 細胞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檢測 治療期間肝功能變化。檢測ALT、AST、ALB、TBil水平。ALT、AST、ALB升高,但仍在參考范圍內。 治療期間腫瘤標志物的變化。治療后CEA、CA15-3、CA19-9水平升高,AFP水平略有升高。 輸液過程中未出現發(fā)熱、嘔吐、抽搐等不良反應,血常規(guī)檢測示白細胞、血小板、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均維持在正常水平 NK 細胞治療 17 個療程前后血常規(guī)檢查 療期間常規(guī)血液檢查。白細胞、血小板、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計數穩(wěn)定并保持在參考范圍內。 患者生活質量得到較大改善,EORTC QLQ-C30顯示功能維度及健康維度評分由≤20分提高至約80分,癥狀維度評分由60分降至≤10分 治療期間EORTC QLQ-C30評分。功能及健康維度評分逐漸上升。治療后癥狀維度評分略有下降。 療效 在NK細胞治療前后進行了計算機斷層掃描 (CT),以進行影像學診斷并評估臨床療效。經過六個療程的治療,胸水和腹水大大減少。治療結束后,患者一直保持這種狀態(tài)。此外,右肝葉中的多個腫瘤在 17 個療程的 NK 細胞治療后縮小。 NK細胞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CT表現。CT示6個療程后胸腔積液完全消失(A1~A5)。CT示6個療程后腹水基本消失(B1~B5)。CT示17個療程后肝右葉多發(fā)腫瘤明顯縮?。–1~C5)。 結論 在本研究中,大量高活性的NK細胞注入患者體內后,NK細胞的激活取決于激活受體和抑制受體刺激信號的強度。當NK細胞識別并激活癌細胞時,它們會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從而啟動癌細胞凋亡和細胞毒性殺傷機制。激活的NK細胞還會釋放IFNγ和TNFα等細胞因子,它們不僅協(xié)同殺死癌細胞,還能激活其他免疫細胞并增強免疫防御能力。 該患者在NK細胞治療初期,肝癌多發(fā)病灶仍在緩慢生長,AFP升高提示,治療1年后肝癌病灶大小達最大。經過多輪NK細胞治療后,患者一般狀況好轉,生活質量提高,肝功能正常。這提示NK細胞治療可引發(fā)抗腫瘤免疫反應,但這個過程可能非常緩慢,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反應來促進癌組織消退。 隨著治療的繼續(xù),NK細胞誘導的抗腫瘤反應最終導致肝癌多發(fā)病灶逐漸縮小及部分消失,AFP明顯下降。經過1年4個月的NK細胞輸注治療,患者病情逐漸穩(wěn)定,身體指標維持在正常水平,腫瘤負荷明顯減輕,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寫在最后 免疫療法通過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攻擊癌細胞并阻止腫瘤生長,徹底改變了癌癥治療。 目前免疫療法(尤其是細胞療法)的最大瓶頸是制造。截至2023年,FDA 已批準六種自體CAR-T細胞療法,平均每位患者每次治療費用約為30萬美元。有必要使用新技術(例如ips)擴大細胞生產,才能是每劑免疫療法的價格大幅下降。 讓“現成”的免疫療法產品在臨床環(huán)境中隨時可用,希望以NK為代表的細胞療法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編譯:暖風 | 編輯:暖風 聲明:本文僅為科普交流,不作為任何建議,有問題請咨詢專業(yè)人士 參考資料:Hong G, Xie S, Guo Z, Zhang D, Ge S, Zhang S, Gao W.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a Patient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Adoptive Cell Therapy Us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A Case Report. Onco Targets Ther. 2022 Mar 15;15:255-266. doi: 10.2147/OTT.S344707. PMID: 35313527; PMCID:PMC893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