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細胞與其他的免疫細胞之間也存在著聯(lián)系;NK 細胞可以被來自于不同細胞的刺激性或抑制性受體所產(chǎn)生的不同分子信號直接激活,如巨噬細胞、樹突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 和 T 細胞等。這種共刺激或交流過程可以激活 NK 細胞,并推動 NK 細胞調(diào)節(jié)其他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過程。 如NK 細胞與未成熟樹突狀細胞 (immature DC,iDC) 之間可通過相互作用而互相激活。成熟的 DC 可通過分泌 IL-12 有效促進 NK 細胞分泌 IFN-γ;分泌 IL-18 則可誘導 NK 細胞表面的 IL-12 受體的表達,從而進一步增強 IL-12 促 NK 激活的作用。激活后的 NK 細胞可分泌更多的細胞因子 TNF 和 IFN-γ,從而促進更多 DC 細胞的成熟;機體遭受微生物感染后,巨噬細胞 會釋放多種促炎細胞因子來激活 NK 細胞,例如 IL-18、IL-12、TNF-α、CCR7 和 I 型干擾素(Type I)。 抗病毒感染:NK可選擇性地殺傷病毒感染的靶細胞。由輔佐細胞或NK細胞所產(chǎn)生的IFN可協(xié)同NK的抗病毒作用,而對正常細胞有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細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和其它表面分子使得其對NK的殺傷細胞作用變得更加敏感。在體外,NK可溶解皰疹病毒、牛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細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細胞。 體內(nèi)試驗表明,NK低活性小鼠品系對某些病毒感染更加敏感;注射抑制NK細胞的抗Asialo GM1抗體可加重小鼠流感病毒發(fā)生肺炎。此外,NK細胞在體外還可殺傷某些細菌、真菌、原蟲等,可能與NK細胞釋放某些殺傷介質(zhì)有關(guān)。 NK細胞在免疫監(jiān)視、殺傷突變的腫瘤細胞可能比T細胞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某些疾病如Chediak-Higashi或X性聯(lián)淋巴增殖綜合征患者,由于NK功能缺陷對惡性淋巴細胞增殖疾病特別易感。 參與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GVL):在體外NK細胞可殺傷某些淋巴樣和髓樣白血病細胞。骨髓移植后數(shù)周內(nèi),來自供體的NK細胞的PBL中占相當高的比例。此外,在體內(nèi)NK細胞還可殺傷某引起不成熟細胞如髓髓干細胞、胸腺細胞亞群等。